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学点民事民俗

    信息发布者:地涌金莲
    2019-06-13 01:31:23   原创

    IMG_20190611_181418.jpg农事民俗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文化创造,它既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积累,也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指导与服务。在郧西,农业一直是民生的主业,人们围绕着农业生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事象,虽然有很多不符合现代农业科学的要求甚至掺杂诸多迷信成份,但在农业社会,它是农民自己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传承。

          一、春季农事民俗

         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人们顺应春天的季节,进行春耕春播,果木花草的培植活动以及其它农事活动。古农书云:“春初雷始发声,农则举趾而耕”。这种闻春雷而耕的方式称为“雷耕”。立春时节,修农具、浴蚕、锄麦、织草鞋等。古时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“的习俗,而现在比过去要提前许多了。

          古人对果树的培植有很多奇特的方法,桃树寿短,古人认为这是桃树皮紧所致,一般在栽种四年后,年初用刀从树基干向上竖割到生枝处,让桃油流出,这样桃树“则多活数年”。还有一种称作“嫁树”的习俗,在元日(正月初一),人们用刀斧背敲打果树树干,称这样可以多结实。《群芳谱》记载了“嫁枣”习俗,每当元旦太阳尚未出时“反斧斑驳椎之”。如果不敲打就会华而不实,如果不慎砍伤果树,就会造成果实零落。古人对不结果实的橘、柑、橙也有类似做法,除夕夜妇人点灯,男子执斧,到树下故作砍树状,妇人故作求情:“明年不实乃砍”,再三劝阻,于是只砍一斧,回身即走,不能回头看,称这样一治,来年果树必繁盛。还有一法是在除夕夜将女性的裙子系在树下,称这样也能求得果实。

         IMG_20190607_150041.jpg 在春季,还有不少民间农事预测与占验。元日为一年之首,民俗多将元日作为预测一年丰歉的重要时间。《清嘉录》载元日观风向、云彩预测年成的习俗:“元日,风自东南来则岁大稔,东次之,东北再次之;西则歉。西北有红、黄云则稔,白黑则歉。”正月另一个农事预测日是初八,俗有“七人八谷”之说,即七日为人日,八日为谷日。八日宜晴,谚云:“头八晴,好收成”。“立春”为四季之首,谚云:“但得立春晴一日,农夫不用力耕田”。“春打五九尾,不种谷子也吃米;春打六九头,不种芝麻也吃油”。意思是说,如果立春节气值五九最后一天,将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;如果立春节气值六九第一天,则这一年芝麻丰收。惊蛰为二月节气,是春雷启动的时节,如果在惊蛰节日听到雷声,这年就会风调雨顺,大有收成,有农谚“惊蛰闻雷米似泥”。但如果雷动于惊蛰之前,就兆示年成不好,谚云:“未蛰先蛰,人吃狗食”。

          二、夏季农事民俗

          俗话说:“乡村四月闲人少,才了桑麻又插田”。农历四月称麦秋之月,主要农事有割麦、收蚕、收菜籽、插秧等,为争农时,抢收抢种,从河谷到高山,各地人们异常繁忙。“立夏三巴掌,到处连笳响”,意思是说,立夏节过后十五天,新麦就开始登场了。这时也是蚕农最忙的时节,乡人“比户蚕桑为务”,育蚕人被俗称为“蚕党”,“立夏三朝开蚕党”是指育蚕人往往在立夏后摇着蚕船沿途叫卖蚕种。“小满动三车”,一是缫丝的丝车,小满蚕老,蚕妇煮蚕缫丝,昼夜操劳,二是油车,榨菜籽油待售;三是水车,车水排涝或抗旱。到了五月、六月,农事习俗重在田间管理,芒种节后,梅子开始成熟,这时雨水偏多称黄梅雨,芒种后,壬日入梅,这期间种植的作物最易成活,老农将桃、杏、李、梅果核埋入牛粪内,果尖向上,容易出芽。《农政全书》及《四库全书》均载:五月十三日叫“竹醉日”,如果在这一天移栽竹子最易成活。“夏至三庚伏”意思是说,夏至以后第三个“庚”日开始进入伏天了,郧西民间都有“合酱”(晒酱豆)的习惯,古人认为合酱也要选择日期的,否则晒出的酱会长蛆或味不香美。合酱日应从历书上选择逢火的日期,禁忌逢“辛”的日期,禁忌雷鸣。

          夏季农事预测和占验也有很多,《农政全书》载,立夏看日晕,有则主水。如果立夏节当日晚下雨,对小麦有损害。农历五月初一农事预测有“一日晴,一年丰;一日雨,一年歉”。入梅之初忌讳下雨,谚云:“雨打梅头,无水饮牛。雨打梅额,河底开坼”。五月初五端午日有雨,预兆来年大熟。夏至日淋雨“其年必丰”。如果端午日与夏至相连,也是好兆头,谚云:“端午夏至连,抄手种年田”。六月应热,否则歉收。谚云:“六月不热,五谷不结”。

     IMG_20190607_145544.jpg     三、秋季农事民俗

          七月立秋后,古时农事主要是收获早稻,采棉花,种植荞麦、蒿菜、葱、菠菜等。小秋收有采松子、割蓝、花椒等。可砍伐竹木、割草、剥枣。开始耕地,古人认为秋耕宜早,如果迟耕,担心将霜后的阴气掩入土中,不利于作物生长。八月栽种大蒜、苎麻、大麦、芍药、分韭菜根。古时郧西农家可谓户户种麻,苎麻每四五年一种,种时须在八九月去旧根,取当年旁生枝为佳。俗言“立了秋,万事休”,并不是说立秋以后就无农事可做了,而是说过了立秋节,作物收成已成定局,如果以前基础没有打好,补救的空间很小。

          《农政全书》云:“朝立秋,暮飕飕;夜立秋,热到头”。意思是说,通过查看立秋时分的早晚,可以预测秋后气温转凉的快慢,如果立秋在上午,则转凉快;如果立秋在晚上,则转凉慢。“立秋日天晴,万物少得成熟。小雨,吉。大雨,主伤禾”。立秋日雷鸣不吉,兆示“多风落稻,亩减至五六斗”(《齐民要术》)。秋分,下雨或阴天最妙,预兆来年高低田大熟,谚云:“麦秀风摇,稻秀雨浇”。重九(九月初九)日晴,则冬至、元日、上元、清明四日皆晴,雨则皆雨。重阳下雨最好,民谚:“九日雨,米成脯”,又云:“重阳湿漉漉,穰草千钱束”。通过八月十五观天气,可以预知来年正月十五的天气,民谚云:“八月十五云遮月,正月元宵雪打灯”。九月忌打雷,谚云:“九月雷阵发,天干一百八”。

          四、冬季农事民俗

          十月初冬,天气和暖,谓之十月小阳春,又因为是禾稼收获的季节,谓之“晒糯毂天”。由于逐渐显得天寒日短,必须夜晚劳作。谚云:“十月无工,只有梳头吃饭工”。古时农事有:嫁接花果、浇灌花木、壅苎麻、种小麦、压桑、修补牲畜圈舍等。

          《农政全书》云:“立冬晴,则一冬多晴。雨,则一冬多雨,亦多阴寒”。谚云:“立冬晴,立冬晴,没有十月初一灵”,意思是说,十月初一这一天若晴,则一冬晴天多,雪雨少。冬前霜多,主来年旱;冬后霜多,晚禾好。传说十月十六为寒婆生日,晴主冬暖。月内有雷,主灾疫。谚云:“冬至雨,年必晴;冬至晴,年必雨”。腊月雪,为丰年兆,谚云:“一月见三白,田翁笑嘿嘿”。古人非常关注冬至,将其视为时气变化的坐标,将冬至所在的月份奉为“天正”。汉代纬书《易纬通卦验》曰:“冬至之日,见云送迎,从下乡来,岁美,民人和,不疾疫。无云送迎,德薄,岁恶。故其云赤者旱,黑者水,白者兵,黄者有土功”。谚云:“干冬湿年”,意思是说,冬至节这一天,如果是晴天,则年关有雨雪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